耐寒耐濕熱折彎試驗機的工作原理及系統協同機制
耐寒耐濕熱折彎試驗機的核心作用是在模擬苛刻環境(低溫、高溫、高濕等)的同時,對材料施加折彎應力,以此評估材料在復雜環境與力學作用下的性能穩定性。其工作過程是環境模擬系統與力學測試系統的協同運作:環境系統構建目標溫濕度條件,折彎系統在該環境下按設定參數對樣品進行折彎操作,最終通過數據采集與分析輸出材料的耐受性能結果。

環境模擬系統
溫度控制:
制冷環節采用壓縮式制冷循環,制冷劑經壓縮機壓縮為高溫高壓氣體,通過冷凝器散熱后變為高壓液體,再經節流裝置降壓為低溫低壓氣液混合物,進入蒸發器吸收試驗箱內熱量,實現降溫;加熱環節通過電加熱元件(如加熱管)將電能轉化為熱能,配合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箱內溫度,由控制系統調節加熱功率,維持目標溫度(范圍通常覆蓋 - 70℃至 150℃)。
濕度控制:
加濕采用蒸汽加濕或高壓噴霧方式,前者通過加熱水產生蒸汽送入箱內,后者利用噴嘴將水霧霧化后擴散;除濕則通過冷凝或吸附實現,冷凝除濕借助制冷系統使空氣中的水汽在低溫表面凝結成水滴排出,吸附除濕利用干燥劑(如硅膠)吸附水分。濕度傳感器實時反饋數據,控制系統通過調節加濕 / 除濕設備運行強度,將濕度控制在 10%~98% RH(相對濕度)范圍內。
折彎測試系統
由驅動機構(伺服電機 + 滾珠絲杠)、折彎模具(上模與下模)、力 / 位移傳感器組成。根據測試標準(如 ASTM、ISO),用戶預設折彎角度(如 90°、180°)、折彎速度(0.1~50mm/s)、循環次數等參數后,控制系統驅動伺服電機,通過滾珠絲杠將旋轉運動轉化為直線運動,帶動折彎模具對固定在夾具上的樣品(如電線電纜、塑料片、金屬條)施加壓力,使其發生彎曲變形。力傳感器實時監測折彎過程中的作用力,位移傳感器記錄模具運動軌跡,確保操作精準符合設定參數。
控制系統
以微處理器為核心,整合溫濕度傳感器、力 / 位移傳感器的實時數據,通過 PID(比例 - 積分 - 微分)算法實現閉環控制。例如,當箱內溫度低于目標值時,系統增加加熱功率;濕度高于設定值時,啟動除濕裝置。同時,控制系統協調環境參數與折彎動作的同步性,可設定 “先達到目標環境再開始折彎" 或 “邊調整環境邊進行折彎" 等模式,滿足不同材料的測試需求(如某些材料需在溫濕度穩定后再受力,避免環境波動影響結果)。
操作人員將樣品固定于折彎夾具,在控制界面輸入目標溫濕度、折彎參數及測試時長;
環境系統啟動,制冷 / 加熱、加濕 / 除濕設備協同工作,使試驗箱內溫濕度快速達到并穩定在設定值;
折彎系統接到啟動指令,按預設程序驅動模具對樣品進行折彎操作,傳感器實時記錄力、位移、角度等數據;
測試過程中,控制系統持續監控環境參數與折彎狀態,若出現偏差(如溫度波動超 ±2℃),立即調整相關設備,確保試驗條件穩定;
測試結束后,系統自動停止運行,輸出原始數據(如折彎次數、斷裂時的力值、環境曲線),供后續分析材料的耐候性與力學可靠性(如是否出現開裂、斷裂、性能衰減等)。
該設備廣泛應用于線纜、汽車零部件、電子元件等領域,通過模擬產品在寒冷高濕(如南方冬季)、濕熱(如雨季)等環境下的受力場景,為材料選型、產品質量改進提供科學依據。
